哭鍾伯紀先生

· 管訥
杖策來從浙水東,飄飄意氣欲凌空。 曾經捫蝨談天下,幾向聞雞起夜中。 魯酒也須佳客共,商歌直與古人同。 所知已逝音誰賞,弦絕秋鴻膝上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杖策:拄着柺杖。
  • 捫蝨:比喻談話時毫無顧忌,隨意閒聊。
  • 聞雞起夜中:指聽到雞叫就起牀,形容勤奮。
  • 魯酒:指普通的酒。
  • 商歌:指悲傷的歌曲。
  • 弦絕:絃斷,比喻失去知音。
  • 膝上桐:指膝上的古琴,桐木製成的琴。

翻譯

拄着柺杖從浙江東邊來,飄飄然的意氣彷彿要凌駕於空中。曾經毫無顧忌地談論天下大事,幾次聽到雞叫就起牀勤奮工作。即使是普通的酒,也需要佳客共享,悲傷的歌曲直接與古人共鳴。所知的朋友已經逝去,誰還能欣賞我的音樂?膝上的古琴絃已斷,如同秋天的孤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友人的深切哀悼和對過去共同經歷的懷念。詩中,「杖策來從浙水東」描繪了友人的來歷,而「飄飄意氣欲凌空」則形象地展現了友人的超凡脫俗。通過「捫蝨談天下」和「聞雞起夜中」的對比,詩人回憶了與友人無拘無束的交談和勤奮的生活態度。後兩句則通過「魯酒」與「商歌」的比喻,表達了即使平凡的事物,在知音的陪伴下也能變得珍貴。結尾的「弦絕秋鴻膝上桐」則是對友人逝去後孤獨無助的深刻描繪,琴絃的斷裂象徵着知音的失去,秋鴻則增添了淒涼的氛圍。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與哀思。

管訥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時敏。少即能詩。洪武中徵拜楚王府紀善,遷左長史,事王二十餘年,以忠謹聞。年七十餘致仕,楚王請留居武昌,祿養終身。有《蚓竅集》。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