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冬登玉川門

才過粵嶺已聞名,漱石空懷兩載情。 乘興頓忘冰雪色,望來漸覺骨神清。 嵯峨石勢危城出,澎湃溪聲春雨平。 心目屢分無可似,寒燈疏磬月微明。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杪(miǎo)冬:晚冬。
  • 粵嶺:五嶺的別稱,在今廣東、廣西、湖南交界處。
  • 漱石:「漱石枕流」的略寫。常用以形容隱居生活。
  • 嵯(cuó)峨:山勢高峻。

翻譯

晚冬時節登上玉川門,我在剛過粵嶺時就已聽聞此門的名聲,心中懷着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已有兩年了。乘興而來,頓時忘記了冰雪的寒冷之色,遠望此處,漸漸覺得心神清朗。高峻的山勢和危聳的城垣相互映襯,澎湃的溪流水聲與春雨停歇後的平靜形成對比。我的內心和眼睛屢屢被這景色觸動,卻找不到恰當的比喻,只有那寒燈、疏磬,以及微微明亮的月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晚冬時節登上玉川門的所見所感。詩的首聯表達了作者對玉川門的久仰之情和內心的嚮往。頷聯通過描寫自己的感受,表現出此地景色給人帶來的心靈上的淨化。頸聯以山勢的嵯峨和溪聲的澎湃,展現出大自然的雄偉與活力,同時以春雨後的平靜作爲對比,增添了層次感。尾聯中作者表示眼前的景色讓他的內心和眼睛都受到觸動,但難以用言語來形容,最後以寒燈、疏磬和微明的月色營造出一種幽靜、清冷的氛圍,使整首詩在意境上得到了昇華。全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內心感受的表達,傳達出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讚美和對人生的思考。

釋今嚴

今嚴(?──一六五八?),字足兩。順德人。俗姓羅,原名殿式,字君奭。諸生。弱冠從天然禪師求生死大事,明桂王永曆三年(一六四九)脫白受具。十二年(一六五八)奉命往嘉興請藏,還至歸宗,閱大藏一週,遭歲儉,日止一糜,研覽不輟。病還雷峯,愛棲賢山水之勝,扶病強行。居無何,竟以宿疾蛻於五乳峯靜室。著有《西窗遺稿》一卷,《秋懷》、《百合》諸詩。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