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溪草堂歌

補溪有草堂,乃在虞山之東四十里。 宋室遺民顧隱君,讀書求志居於此。 裔孫奕葉起甲第,手植芙蓉遍溪水。 古檜陰森墓上枝,流霞照耀相思子。 數百年稱顧氏廬,後來卻歸錢尚書。 尚書聲名動臺鬥,善黨崢嶸作魁首。 車馬門前問字來,美人歌舞陳尊酒。 不知滄海幾揚塵,此地還依舊主人。 依然紅豆長萌櫱,當日樵夫摧作薪。 顧家經求代不替,國子先生勇絕倫。 遂將詩體盡發覆,高源一一尋崑崙。 乃知世業在德守,文章小技未爲尊。 曾將草露比富貴,惟有處士名長存。 不見長安苑囿地,頹垣敗甓烏鳥喧。 草堂突兀溪水濱,歷宋元明傳其真。
拼音

劉大櫆

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峯。雍正七年副貢生。乾隆年間先後被薦應舉博學鴻詞科,報罷。晚官黟縣教諭。工文章。方苞譽爲“今之韓、歐”。友人姚範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劉、姚爲桐城派之代表。論文強調“義理、書卷、經濟”,要求作品闡發程朱理學,又主張在藝術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氣”、“音節”、“字句”,進一步發展了崇古、擬古的理論。有《海峯文集》、《海峯詩集》。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