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㠠山廉憲晉陽以書見招因擢南京都憲不果行賦此寄意

· 謝榛
路出中原愜壯遊,試看形勝舊皇州。 秣陵山抱連天起,揚子波平蕩日流。 親友寄書通蜀舸,朝廷息戰佩吳鉤。 鳳凰臺上仍相約,共賦江南萬里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廉憲:廉訪使的俗稱。
  • 皇州:京城,這裏指南京。
  • 秣(mò)陵:南京的古稱。
  • 揚子:指揚子江,即長江。
  • 蜀舸(gě):蜀地的船隻。
  • 吳鉤: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這裏指兵器。

翻譯

我打算從中原出發,滿心歡喜地去壯遊一番,想去看看那形勢險要、曾是舊時京城的地方。南京的山連綿起伏,與天相連,揚子江的波浪平靜,江水在日光下緩緩流淌。親友寄來書信,通過蜀地的船隻傳來,朝廷停止了戰爭,武士們佩帶着吳鉤。我們依然在鳳凰臺上相約,共同吟詠江南那萬里的秋色。

賞析

這首詩以詩人接到友人的邀請爲背景,表達了對南京的嚮往和對時局的感慨。詩的開頭表達了詩人對壯遊的期待和對南京形勝的讚美。中間兩句通過描寫山和江的景色,以及親友的書信和朝廷的息戰,展現出一種寧靜而又帶有期待的氛圍。最後詩人提到在鳳凰臺上的約定,表達了對與友人共同創作、欣賞江南秋色的憧憬。整首詩意境開闊,情感真摯,既描繪了自然景色,又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詩人的內心感受。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