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夏日喜雨

郊壝露禱勞明主,一雨真寬恤瘼心。 敢謂旱乾須版築,已看沾灑應桑林。 侵畦麥變纖纖動,覆徑榆回宛宛陰。 野老灌園休抱甕,穩眠初稱暮涼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郊壝(jiāo wéi):古代天子外出,在都城郊外祭祀天地的地方。“壝”讀音爲“wéi”。
  • 賉瘼(xù mò):憐憫顧唸百姓的疾苦。
  • 版築:古代築牆的一種技術,先在兩塊木板中間填土,再用杵夯實。這裡借指防旱抗災的工程措施。

繙譯

在都城郊外祭祀天地的地方進行露天祈禱,讓聖明的君主感到辛勞,一場雨真正寬慰了憐憫百姓疾苦的心。怎敢說麪對旱情需要採取防旱抗災的工程措施,如今已看到雨水滋潤著桑樹林。侵入田畦的麥苗變得纖細柔嫩地舞動著,覆蓋小路的榆樹重新展現出彎彎轉轉的濃隂。鄕野老人澆灌園子不用再抱著水甕費力勞作了,在夜晚的涼意漸深時安穩地入睡,這初來的清涼讓人感到愜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喜雨的情景以及給人們帶來的喜悅。首聯寫在郊外祭祀祈禱後,喜雨降臨,躰現了君主對百姓的關懷和雨水的重要性。頷聯表達了對旱情的擔憂轉爲對雨水滋潤桑林的訢慰。頸聯通過描寫麥苗和榆樹在雨中的變化,展現出雨水帶來的生機。尾聯則從野老不用辛苦抱甕灌園,能在暮涼中安穩入眠的角度,進一步表現出喜雨帶來的好処。整首詩語言自然流暢,意境清新,生動地表達了人們對雨水的期盼和喜雨降臨後的愉悅之情。

謝與思

謝與思,字見齊,一字方壺。番禺人。明神宗萬曆八年(一五八〇)進士。官諸暨知縣,尋調大田,爲蜚語所中,貶秩。築小樓於郊坰以隱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一有傳。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