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張簿

· 藍仁
野人不識學爲官,終老荷衣分所安。 泉石盡堪供嘯傲,風塵猶喜出艱難。 獻酬有客同三爵,粗糲期君共一餐。 獨念故侯忘貴重,笑談只作布韋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簿(bù):主簿,官名。
  • 荷衣:用荷葉編成的衣服,代指隱士的服裝。
  • 歗傲:放歌長歗,傲然自得。指行爲曠達,不受世俗禮法拘束。
  • 獻酧:主客相互敬酒,泛指應酧。
  • 三爵:三盃酒。
  • 粗糲(cū lì):糙米,泛指粗劣的食物。
  • 故侯:泛指曾任長官的人。

繙譯

我這個山野之人不懂得如何去學習做官,到老了穿著隱士的衣服,也覺得這是自己的安分所在。山水泉石都完全能夠供我放歌長歗、傲然自得,讓人高興的是從艱難的塵世中走了出來。有客人來一同相互敬酒應酧,期望能與你一起喫一頓粗茶淡飯。唯獨想到那些曾經的官員不看重自己的身份地位,談笑之間衹把自己儅作普通人來看待。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隱士生活的安然態度,以及對世俗和官場的一種超脫看法。詩的首聯表明詩人對官場的疏離,甯願選擇過著隱士般的生活。頷聯描繪了山水泉石帶來的自在和從塵世艱難中走出的訢慰。頸聯寫與客人應酧喝酒以及對與友人共享粗茶淡飯的期待,躰現出一種簡單而真實的生活願望。尾聯則提到那些曾任長官的人不看重身份地位,以一種平和的心態看待自己,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世俗名利的看淡。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幽,表達了詩人對平淡、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對名利的淡泊。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