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聞倭寇稍平寄上南都大宗伯孫公兼懷太史文和二首

· 謝榛
才罷江南戰,憑高動越吟。 濤聲翻日暮,兵氣結秋陰。 聽履青天遠,含香紫霧深。 世傳修漢史,誰識二班心。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倭寇(wō kòu):指十四至十六世紀侵擾劫掠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集團。
  • 越吟:用典,戰國時越人莊舄在楚國做了大官,雖富貴,不忘故國,病中吟越歌以寄鄉思。後用來表達思鄉之情或不忘故舊。
  • 聽履:指帝王親近的重臣。
  • 含香:古代尚書郎奏事答對時,口含雞舌香以去穢,後因以「含香」指代在朝爲官或爲人效力。
  • 紫霧:紫色的霧氣,多用來形容祥瑞或神祕的氛圍。

翻譯

剛剛結束江南的戰事,我登高遠望,心中涌起對越國故土的思念,不禁吟詠起來。 波濤的聲音在日暮時分翻滾着,戰爭的氣息在秋天的陰雲下凝結。 想到那些在朝廷中深受帝王信任的重臣們,感覺他們離我是那樣遙遠。而在朝中爲官的人們,他們身處那神祕祥瑞的紫霧深處。 世上都傳說着要修訂漢代的史書,可是又有誰能真正理解班彪和班固父子二人的用心呢。

賞析

這首詩以江南戰事稍平爲背景,抒發了詩人的複雜情感。詩的開頭表達了戰事結束後的感慨和對故鄉的思念。「濤聲翻日暮,兵氣結秋陰」通過對濤聲和兵氣的描寫,烘托出一種壓抑的氛圍,暗示戰爭雖然暫時平息,但陰霾仍未完全消散。「聽履青天遠,含香紫霧深」則表達了詩人對朝廷重臣和爲官者的看法,同時也反映出自己與他們的距離感。最後兩句用「修漢史」的典故,表達了對真正理解和傳承歷史精神的渴望,以及對現實中人們對歷史理解的擔憂。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既反映了戰爭帶來的影響,又表達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