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

· 謝榛
和戎共擬靜邊聲,抗疏誰當悉虜情。 燕地去秋曾幾戰,漢家今日更多兵。 春城雨後寒逾重,曙角風前怨未平。 直北煙塵時極目,烏鳶飛入亞夫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和戎:古代指與少數民族或外國媾和修好。此指明朝與北方少數民族達成的某種和平協議或局面。讀音:(hé róng)
  • 抗疏:向皇帝上書直言。(kàng shū)
  • :瞭解、知曉。(xī)
  • 燕地:指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古代爲燕國所在地,此處代指邊疆地區。(yàn dì)
  • 漢家:漢朝,此借指明朝。(hàn jiā)
  • 曙角:黎明的號角。(shǔ jiǎo)
  • 直北:正北,指北方邊疆地區。(zhí běi)
  • 烏鳶:烏鴉和老鷹,這裏比喻敵人。(wū yuān)
  • 亞夫營:漢代名將周亞夫屯兵細柳時的軍營,此處借指明朝軍隊的營地。

翻譯

朝廷打算用和戎的辦法來讓邊境平靜下來,可是又有誰能在向皇帝上書直言時詳細瞭解敵人的情況呢?去年秋天在燕地邊境曾有過幾次戰鬥,如今明朝的兵力更多了。春天的城市在雨過後寒意更濃,黎明的號角吹響前,人們的哀怨仍未平息。向正北邊疆望去,那裏時常有煙塵瀰漫,彷彿烏鴉和老鷹飛入了我方的軍營。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當時邊地的緊張局勢和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首聯表達了對和戎政策的質疑以及對了解敵情的渴望。頷聯通過對比過去的戰鬥和現在增加的兵力,暗示局勢的不穩定。頸聯描繪了春寒料峭和人們的不安情緒。尾聯以邊疆的煙塵和烏鳶飛入亞夫營的景象,形象地表現了戰事的緊迫和形勢的嚴峻。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簡練,通過對邊境景象和人們情緒的描寫,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擔憂。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