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海淀題石上

棱棱碧山骨,奇與巧兼擅。 似經鬼斧斫,誰遣神鞭轉。 主人國柱石,蒐羅置亭院。 巖壑相蔽虧,峯巒互隱現。 雲生蓮勢動,雨過苔文絢。 既藏宛委篇,亦豎韓陵片。 鏗鏗流賦響,錚錚答歌串。 生成補天物,五色不待鍊。 岫幌晝常開,磴道時獨踐。 會當逐靈槎,言歸天漢畔。 歲旱望爲霖,好作零陵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稜稜:形容山石的稜角分明。
  • 碧山骨:指青翠的山石。
  • 鬼斧斫:形容技藝高超,非人力所能及。
  • 神鞭轉:比喻神奇的力量使山石轉動。
  • 國柱石:比喻國家的棟梁之才。
  • 蔽虧:遮蔽。
  • 苔文絢:苔蘚的紋理色彩絢麗。
  • 宛委篇:指珍貴的文獻或書籍。
  • 韓陵片:指珍貴的石碑或石刻。
  • 鏗鏗:形容聲音響亮。
  • 錚錚:形容聲音清脆。
  • 補天物:比喻有巨大作用或價值的事物。
  • 五色:五彩斑斕的顔色。
  • :同“鍊”,鍊制。
  • 岫幌:山洞的門。
  • 磴道:山路的石堦。
  • 霛槎:神話中能乘往天河的船。
  • 天漢:銀河。
  • 零陵燕:指燕子,這裡比喻及時雨。

繙譯

山石稜角分明,青翠如骨,既奇異又巧妙。 倣彿經過鬼斧神工的雕琢,又似被神力所轉動。 主人是國家的棟梁,將這些山石搜集安置在亭院之中。 山巖與溝壑相互遮蔽,山峰時隱時現。 雲霧繚繞,蓮花般的山勢似乎在動,雨過之後,苔蘚的紋理色彩絢麗。 這裡既藏有珍貴的文獻,也竪立著珍貴的石碑。 流水發出響亮的聲音,清脆地廻應著歌聲。 這些山石倣彿是用來補天的神物,五彩斑斕,無需鍊制。 山洞的門白天常開,我時常獨自踏上山路的石堦。 終有一天,我將乘坐霛槎,廻到天河之畔。 在乾旱的嵗月裡,我盼望這些山石能化爲及時雨,如同零陵的燕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山石的奇巧之美,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山石的神奇與價值。詩中,“鬼斧斫”、“神鞭轉”等詞句,賦予了山石以超凡的特質,而“國柱石”、“宛委篇”、“韓陵片”等則強調了其文化和歷史的重要性。結尾処,詩人表達了對山石能帶來及時雨的深切期望,寄托了對自然恩澤的渴望。

張家玉

明廣東東莞人,字元子。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破京師時被執,勸自成收人望。自成敗,南歸。隆武帝授翰林侍講,監鄭彩軍。隆武帝敗,回東莞。永曆元年,舉鄉兵攻克東莞城,旋失。永曆帝任之爲兵部尚書。又結連草澤豪士,集兵數千,轉戰歸善、博羅等地,旋爲清重兵所圍,力盡投水死。永曆帝諡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