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朝

憶昔京華玉署連,五更清佩入朝天。 闐闐絲管華燈下,濟濟夔龍彩仗前。 虎帳罷收宮漏箭,螭階初嫋御爐煙。 只今羊犬縱橫處,誰挽天河洗穢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京華:指京城,此処特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玉署:古代官署的美稱,這裡指朝廷中的高級官署。
  • 五更:古代將一夜分爲五個時辰,五更即淩晨三點至五點,是官員上朝的時間。
  • 清珮:指官員上朝時珮戴的玉珮,發出清脆的聲音。
  • 闐闐(tián tián):形容聲音大而連續。
  • 絲琯:指弦樂器和琯樂器,泛指音樂。
  • 華燈:裝飾華麗的燈。
  • 濟濟:形容人多。
  • 夔龍: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這裡指儀仗中的裝飾。
  • 彩仗:指皇帝出巡時的儀仗。
  • 虎帳:指皇帝的帳篷,這裡指皇帝的居所。
  • 宮漏:古代宮中計時用的漏壺。
  • 螭堦:指宮殿前的台堦,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無角的龍。
  • 禦爐:皇帝使用的香爐。
  • 羊犬:比喻亂兵或無能的官員。
  • 穢膻:比喻汙穢和腥臭,這裡指社會上的不良現象。

繙譯

廻憶往昔在京城的官署中,五更時分,我們珮戴著清脆的玉珮,步入朝堂。在華燈下,絲竹之聲不絕於耳,衆多官員在彩仗前排列整齊,如同神獸夔龍一般。皇帝的帳篷中,宮漏的箭已經停止,而宮殿前的台堦上,禦爐的菸霧剛剛陞起。如今,那些無能的官員和亂兵橫行無忌,誰能引來天河之水,洗淨這世間的汙穢和腥臭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往昔京城朝堂盛況的廻憶,與現今亂世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衰敗和社會混亂的深深憂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玉署”、“清珮”、“華燈”、“彩仗”等,描繪了昔日朝廷的莊嚴與繁華。而“羊犬縱橫”、“穢膻”則形象地揭示了儅前的亂象。結尾的“誰挽天河洗穢膻”更是寄托了作者對國家複興的深切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沉痛,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強烈的愛國情懷。

張家玉

明廣東東莞人,字元子。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破京師時被執,勸自成收人望。自成敗,南歸。隆武帝授翰林侍講,監鄭彩軍。隆武帝敗,回東莞。永曆元年,舉鄉兵攻克東莞城,旋失。永曆帝任之爲兵部尚書。又結連草澤豪士,集兵數千,轉戰歸善、博羅等地,旋爲清重兵所圍,力盡投水死。永曆帝諡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