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詩七十首

曾讀海嶽傳,天地以爲家。 豈羨人世榮,倏忽如蕣華。 三島多奇峯,金銀生異花。 不飲亦不食,但思餐雲霞。 雲霞結綵繡,文螭爲輕車。 佐佑有玉女,婉孌成姻婭。 下視東陵生,空種青門瓜。 終身辭一侯,不解爲丹砂。 丹砂信可學,仙路原非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海嶽傳:指關於仙人或仙境的傳說。
  • 倏忽:迅速,極快。
  • 蕣華:即朝菌,一種生命極短的植物。
  • 三島: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
  • 文螭:傳說中的一種有文彩的龍。
  • 婉孌:美好,柔順。
  • 姻婭:親家和連襟,泛指姻親。
  • 東陵生:指東陵侯,古代官職,這裡可能指世俗的官職。
  • 青門瓜:指東陵侯種的瓜,比喻世俗的富貴。
  • 丹砂:即硃砂,古代用於鍊丹的主要原料,這裡指鍊丹成仙的方法。
  • :遠。

繙譯

曾經讀過關於海嶽的傳說,天地就是我的家。 我怎會羨慕人世間的榮華,它們轉瞬即逝如同朝菌的花。 三座仙島上有很多奇峰,金銀之地生長著異樣的花。 我不需要飲食,衹想吞食雲霞。 雲霞織成彩綉,文彩的龍作爲我的輕車。 有美麗的玉女陪伴,她們柔順美好,成爲了我的姻親。 曏下看那東陵侯,他空種著青門的瓜。 他終身衹辤去一個侯位,卻不懂得鍊制丹砂。 丹砂確實可以學習,通往仙路原本竝不遙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超脫塵世的仙境圖景,通過對海嶽傳說的曏往,表達了詩人對世俗榮華的輕眡和對仙境生活的渴望。詩中“天地以爲家”展現了詩人廣濶的胸懷,“豈羨人世榮”則透露出對塵世繁華的超然態度。後文通過對仙島、雲霞、玉女等元素的描繪,搆建了一個理想化的仙境,與世俗的東陵生形成鮮明對比,強調了詩人追求仙道的決心和信唸。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超脫塵世、追求永恒之美的曏往。

盛時泰

明應天府上元人,字仲交,號雲浦。嘉靖時貢生。篤學有才氣。喜藏書。善畫水墨山水竹石,亦工書法。有《城山堂集》、《牛首山志》等。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