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縕袍:用亂麻襯於其中的袍子,古時爲貧者所服。縕(yùn)
- 無裏:沒有襯裏。
- 食無餘:食物沒有剩餘,形容生活貧困。
- 郭泰:東漢時期名士,以博學和清高著稱。
- 叔度:指東漢時期的黃憲,字叔度,以德行著稱。
- 揚雄: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
- 相如:指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以辭賦著稱。
- 玉堂:指宮殿,也用來比喻高位。
- 紫極宮:道觀名,這裏可能指作者的居所。
- 弊廬:破舊的房屋,謙稱自己的住所。
- 鄰壤:鄰近的土地,指鄰居。
- 賦閒居:指閒居時所作的詩文。
翻譯
我穿着沒有襯裏的破舊袍子,食物也常常沒有剩餘,常常被旁人嘲笑我還在堅持著書。我無法像郭泰那樣誇讚叔度的德行,也不敢自比揚雄,與司馬相如相提並論。我並不夢想住在宮殿之中,我的居所只是紫極宮前的一間破舊小屋。我多麼希望我的故人能住在鄰近,這樣我就可以在溪頭來往,賦詩閒居,享受寧靜的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張羽對自己貧困生活的自嘲,以及對簡樸生活的嚮往。詩中,「縕袍無裏食無餘」直接描繪了作者的貧困狀態,而「每被傍人笑著書」則反映了作者在貧困中仍堅持寫作的精神。通過對郭泰、叔度、揚雄和相如的提及,作者表達了自己對這些歷史人物的敬仰,同時也暗示了自己的謙遜。最後,作者表達了對與故人鄰近居住,共同享受閒居生活的渴望,體現了對友情和寧靜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