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遊杭

銅駝夜泣苔花冷,銀雁秋飛寶氣消。 曾共殘僧披舊跡,尚憐故老話前朝。 衲隨猿掛雲生樹,杯趁鷗還月上潮。 師去新詩如見寄,白沙翠筱赤闌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銅駝:古代洛陽宮門前的銅制駱駝,常用來象征洛陽。
  • 苔花:苔蘚植物,這裡指苔蘚覆蓋的痕跡。
  • 銀雁:指鞦天的候鳥,也可能是指古代的銀制雁形器物。
  • 寶氣:指珍貴的氣息或光彩。
  • :僧人的衣服,這裡代指僧人。
  • 猿掛:猿猴掛在樹上。
  • 鷗還:海鷗歸巢。
  • 白沙翠筱:白色的沙灘和翠綠的細竹。
  • 赤闌橋:紅色的欄杆橋。

繙譯

銅制的駱駝在夜裡似乎哭泣,苔蘚覆蓋的痕跡顯得冷清,銀色的雁群在鞦天飛翔,珍貴的氣息已消散。 我曾與殘存的僧人一同探尋舊日的遺跡,仍然憐惜那些老者談論前朝的故事。 僧人的衣服隨著猿猴掛在雲霧繚繞的樹上,酒盃隨著海鷗歸巢,月亮陞起,潮水上漲。 師父離去後,新寫的詩如同寄來的思唸,白沙灘和翠綠的細竹,紅色的欄杆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唸和對自然景物的深情。詩中“銅駝夜泣苔花冷”等句,通過對洛陽舊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感慨。後句“衲隨猿掛雲生樹”等,則展現了與自然和諧共処的僧侶生活,以及詩人對這種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詩人對過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