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伏虎道場聯上人

· 張羽
聖明親選黑衣人,似共名山有宿因。 地上布金多長者,室中傳偈總門人。 法身已應諸天相,定力能消萬劫塵。 愧我才名非鑿齒,道安何事獨相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宿因:前世的因緣。
  • 布金:施捨金錢。
  • 長者:佛教中指有德行的人。
  • 傳偈:傳授佛教偈語。
  • 門人:弟子,學生。
  • 法身:佛教中指佛的真實身體,即佛的本質。
  • 諸天:佛教中的天界衆生。
  • 定力:佛教中指禪定之力,能使人不受外界干擾。
  • 萬劫塵:指無數劫難中的塵埃,比喻煩惱和苦難。
  • 鑿齒: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能咬斷金屬,比喻有才能的人。
  • 道安:東晉時期的高僧,此處可能指詩人的朋友或同道。

翻譯

聖明的君主親自選拔了身着黑衣的僧人, 似乎與這著名的山林有着前世的因緣。 地上佈滿了施捨金錢的長者, 室內傳授佛教偈語的都是門人。 佛的真實身體已顯現爲天界的形象, 禪定之力能消除無數劫難中的塵埃。 慚愧我的才名並非如鑿齒般鋒利, 道安啊,爲何你獨獨與我相親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佛教僧侶的敬仰以及對自己才名的謙遜。詩中描繪了僧侶在名山中的修行生活,以及他們深厚的禪定功力。通過對比自己的才名與僧侶的修行成就,詩人表達了對僧侶的敬佩之情。同時,詩中也流露出詩人對與道安深厚友誼的珍視。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