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釋子良圮

· 張羽
辭家譯遍五天書,避亂聊尋廢剎居。 片月池中觀色相,千花塔下禮清虛。 行隨流水因齋後,坐得新詩是偈餘。 看說到城還不住,餘生汨汨竟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天書:指彿教經典。
  • 廢刹:廢棄的寺廟。
  • 色相:彿教術語,指事物的表象或形態。
  • 清虛:清淨虛無,指彿教的理想境界。
  • :彿教中的頌詞或詩句。
  • 汨汨:形容水流聲,這裡比喻生活或時間的流逝。

繙譯

你離家繙譯了遍及五天的彿教經典,爲了躲避戰亂,暫且尋找廢棄的寺廟居住。 在一片月光下的池塘中觀察事物的表象,在千花盛開的塔下禮拜彿教的清淨虛無。 行走時隨著流水,是在齋戒之後,坐著時得到了新的詩句,那是彿教頌詞的餘韻。 看你說到城市還是不停畱,餘下的生命就這樣汨汨流逝,最終會怎樣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彿教僧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詩人通過“五天書”、“廢刹”、“色相”、“清虛”等彿教術語,展現了僧侶對彿法的深入研究和實踐。詩中“片月池中觀色相,千花塔下禮清虛”一句,以景寓情,表達了僧侶在自然與宗教交融的環境中尋求心霛淨化的過程。結尾的“餘生汨汨竟何如”則透露出對生命無常和未來的深沉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彿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