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

借住空門出世心,蕭然一室對虛岑。 疏鬆掛瀑時憑几,涼月披衣獨抱琴。 鳥跡沒階黃葉亂,鐘聲過水白雲深。 亦知五嶽緣猶在,清夜分明夢向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空門:佛教寺廟。
  • 出世心:超脫世俗的心境。
  • 蕭然:清靜冷落的樣子。
  • 虛岑:空曠的山嶺。
  • 疏鬆:稀疏的松樹。
  • 掛瀑:瀑布。
  • 憑几:依靠着桌子。
  • 涼月:清涼的月光。
  • 披衣:穿着衣服。
  • 獨抱琴:獨自抱着琴。
  • 鳥跡:鳥的足跡。
  • 黃葉:枯黃的樹葉。
  • 鐘聲:寺廟的鐘聲。
  • 過水:穿過水麪。
  • 白雲深:白雲深處。
  • 五嶽: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這裏指遠大的志向。
  • 緣猶在:緣分仍然存在。
  • 清夜:清靜的夜晚。
  • 夢向禽:夢見飛鳥,指向往自由。

翻譯

我借住在佛教寺廟,心中懷着超脫世俗的願望,獨自面對着空曠的山嶺,一室之內清靜冷落。稀疏的松樹間掛着瀑布,我時常依靠着桌子欣賞;清涼的月光下,我穿着衣服,獨自抱着琴。鳥的足跡遍佈在黃葉紛亂的臺階上,寺廟的鐘聲穿過水麪,傳到白雲深處。我知道自己對遠大志向的追求依然存在,在清靜的夜晚,我清晰地夢見飛鳥,嚮往着自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寺廟中的清靜生活和對自由的嚮往。通過「空門」、「出世心」等詞語,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的心境;而「疏鬆掛瀑」、「涼月披衣獨抱琴」等景象,則展現了寺廟生活的寧靜與詩人的藝術情懷。最後兩句「亦知五嶽緣猶在,清夜分明夢向禽」,既表達了詩人對遠大志向的堅持,也透露出他對自由的深切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對世俗的超脫。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