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陳百一山人

· 張羽
六十看君白髮新,江湖人笑往來頻。 機心已息棋常負,談舌猶存食未貧。 折柳重驚南浦暮,種桃空憶武陵春。 津亭渺渺應回首,故國幷州意更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江湖人:指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機心:指計算、策略之心。
  • 談舌:指能言善辯的口才。
  • 折柳:古代送別時常折柳枝相贈,表示惜別之情。
  • 南浦:泛指送別之地。
  • 種桃:暗指隱居生活,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 武陵:地名,這裏指桃花源的所在地,象徵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 津亭:渡口邊的亭子,常爲送別之地。
  • 故國:指故鄉。
  • 幷州:地名,這裏泛指北方地區,與詩中的「江湖人」形成對比。

翻譯

六十歲的你,白髮又添新, 漂泊江湖,人們笑你往來頻繁。 心中已無計算,下棋常輸, 口才依舊,生活雖不富裕但未至貧。 重逢折柳,驚覺南浦已是暮色, 種桃回憶,空想武陵的春光。 渡口的亭子,回首望去, 故鄉幷州,那份情意更加真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六十歲山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詩中,「江湖人笑往來頻」反映了山人漂泊不定的生活,而「機心已息棋常負」則表達了山人已無世俗的計算之心,過着淡泊的生活。後兩句通過「折柳」和「種桃」的意象,抒發了對過往時光的懷念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結尾的「津亭渺渺應回首,故國幷州意更真」則深刻表達了對故鄉的深情眷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