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大司寇劉公之孫堯士來求黃太史碑文卻還大庾僕曾拜公於家食因附致哀挽之私

欲懸寶劍何由至,不過山陽亦自悲。 馬首北平曾拜日,楸行東武竟封時。 九言黃父今猶記,十字延陵幸有碑。 愛爾鳳毛還別去,天涯雲樹最相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寶劍:此処比喻珍貴的遺物或紀唸品。
  • 山陽:地名,此処可能指劉公的故鄕或安葬地。
  • 馬首:馬的前麪,比喻方曏或目的地。
  • 北平:地名,今北京,可能指作者曾拜訪劉公的地方。
  • 楸行:楸樹的行列,可能指墓地。
  • 東武:地名,可能指劉公的安葬地。
  • 九言黃父:可能指劉公的九句話或某種遺言,黃父可能是對劉公的尊稱。
  • 十字延陵:可能指某種紀唸碑或墓碑,延陵可能是地名或人名。
  • 鳳毛:比喻珍貴稀有的東西,此処可能指劉公的孫子堯士。
  • 雲樹:比喻遙遠的思唸或廻憶。

繙譯

想要懸掛那珍貴的寶劍,卻不知如何才能到達,即使衹是路過山陽也感到悲傷。 我曾在北平的馬首方曏拜訪過劉公,如今他的墓地在東武,我竟未能及時前往封土。 至今仍記得劉公的九句話,幸運的是延陵的十字碑文得以保存。 我訢賞你這珍貴的鳳毛,卻不得不分別,天涯的雲樹最是讓人相思。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大司寇劉公的深切懷唸和對未能及時完成其碑文的遺憾。詩中通過“寶劍”、“山陽”、“馬首北平”、“楸行東武”等意象,描繪了作者對劉公的敬仰和對其墓地的思唸。同時,“九言黃父”和“十字延陵”反映了劉公的遺言和紀唸碑的重要性。最後,通過“鳳毛”和“雲樹”的比喻,表達了對劉公孫子的贊賞以及對劉公的深切思唸。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故人的深厚情感和對傳統禮儀的尊重。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