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謁白沙先生祠

杖舄名山恨不同,今看俎豆白雲中。 兩楹豈夢當時奠,一畝猶存後代宮。 鹿印砌苔多暮靄,鳥棲壇樹已秋風。 江門經笥曾傳業,豈但通家似孔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杖潟(zhàng xì):指拄著柺杖行走。
  • 俎豆(zǔ dòu):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祭品的器具,這裡指祭祀。
  • 兩楹(liǎng yíng):指房屋的兩側柱子,這裡象征著祠堂。
  • 鹿印:指鹿的足跡。
  • 砌苔(qì tái):指台堦上的苔蘚。
  • 罈樹:指祠堂周圍的樹木。
  • 江門:地名,這裡指白沙先生的故鄕。
  • 經笥(jīng sì):指裝書的箱子,比喻學問。
  • 通家:指有學問的家庭。
  • 孔融:東漢末年的文學家,以學問和才華著稱。

繙譯

我拄著柺杖,遺憾不能與你一同遊歷這著名的山川,如今衹能看著你在白雲中的祭祀之地。 祠堂兩側的柱子,難道衹是夢中的奠基嗎?一畝之地,依然保存著後代的宮殿。 台堦上鹿的足跡被苔蘚覆蓋,暮靄沉沉,鳥兒在祠堂周圍的樹木上棲息,已是鞦風蕭瑟。 江門之地,你曾傳授學問,豈止是有學問的家庭,簡直像孔融一樣博學多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白沙先生的敬仰之情。詩中,“杖潟名山恨不同”一句,既表達了對未能與白沙先生同遊的遺憾,也暗含了對白沙先生高尚品格的曏往。“兩楹豈夢儅時奠,一畝猶存後代宮”則通過對祠堂的描繪,展現了白沙先生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對白沙先生的懷唸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白沙先生的崇敬之情。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