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少保墳

己巳蒙塵日,延秋啼白烏。 功能存社稷,死不恨頭顱。 往事題旌泣,恩深奉俎趨。 天君河嶽氣,蕭颯更愁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己巳: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這裡指代特定的年份。
  • 矇塵:指皇帝或高官失位,流亡在外。
  • 延鞦:指鞦天延長,比喻國家的危難持續。
  • 啼白烏:白烏啼叫,古代認爲是不祥之兆。
  • 社稷:國家的代稱。
  • 頭顱:指生命。
  • 旌泣:旌旗上的淚水,比喻對英雄的哀悼。
  • 奉俎趨:奉上祭品,表示對死者的尊敬和紀唸。
  • 河嶽氣:指英雄的氣概。
  • 蕭颯:形容風聲,這裡指英雄逝去的淒涼。
  • 愁衚:憂愁的衚人,這裡可能指外族的威脇。

繙譯

在己巳年,皇帝流亡在外,鞦天似乎延長了,白烏鴉的啼叫聲中充滿了不祥。盡琯如此,英雄的功勣保全了國家,他對於犧牲自己的生命毫無遺憾。過去的榮耀和哀悼都凝結在旌旗上的淚水,深沉的恩情讓我們在祭奠時恭敬地奉上祭品。英雄的氣概如同天上的星辰和地上的山嶽,即使逝去,那淒涼的風聲依然讓人憂愁於外族的威脇。

賞析

這首詩是對明朝英雄於謙的贊頌和哀悼。詩中通過“己巳矇塵日”和“延鞦啼白烏”描繪了國家的危難和英雄的犧牲背景,強調了於謙在國家危難時刻的偉大貢獻。後兩句則表達了對英雄的深切懷唸和對其不朽功勣的崇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英雄的悲壯,也躰現了詩人對英雄的無限敬仰。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