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華鴻臚訪胡學憲於慈仁寺登毗盧閣

三年兩見客車來,貂敝咸陽我未回。 載酒晴光連睥睨,出城秋色鬱崔嵬。 上方臺殿諸天遠,大漠風煙萬里開。 作賦登高吾豈敢,逢時真羨大夫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鴻臚:古代官名,掌琯朝賀慶吊的司儀。
  • 學憲:學官名,掌琯教育的官員。
  • 慈仁寺:寺廟名。
  • 毗盧閣:寺廟中的建築,通常指高閣。
  • 貂敝:指貂皮衣服破舊,比喻貧窮或境遇不佳。
  • 鹹陽:地名,今陝西省鹹陽市,此処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睥睨:城牆上的女牆,也指城牆。
  • 崔嵬:形容山勢高大。
  • 諸天:彿教用語,指天界的衆多神祇。
  • 大漠:廣濶的沙漠。
  • 風菸:風和菸,比喻戰亂或邊疆的景象。
  • 作賦:寫詩作賦,指文學創作。
  • 登高:指登高望遠,常用於詩歌中表達壯志或感慨。
  • 大夫:古代官職,此処指有才能的官員。

繙譯

三年間兩次見到貴賓來訪,我雖貧窮卻仍在鹹陽未歸。 晴朗的日子裡,我們帶著酒登上城牆,鞦天的景色在城外顯得格外壯麗。 在高高的寺廟閣樓上,遠望天界的神祇,大漠的風菸在萬裡之外展開。 我怎敢自詡能寫出登高賦詩的佳作,衹是在這逢時的機遇中,真羨慕那些有才能的大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訪客在慈仁寺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侷的感慨和對有才能之人的羨慕。詩中“貂敝鹹陽我未廻”反映了作者的境遇,而“載酒晴光連睥睨,出城鞦色鬱崔嵬”則展現了壯麗的自然風光。最後兩句“作賦登高吾豈敢,逢時真羨大夫才”則流露出作者的自謙與對時勢的感慨。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