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明府君敬擢戶曹入留都

東都徵卓茂,南省得韋維。 倉部周司祿,民曹漢度支。 渥恩分雨露,清望重綸絲。 鳧入丹墀日,鶯遷紫禁時。 登朝鳴玉地,列署祝鳩司。 薄賦紓疲戶,豐儲給健兒。 頻年多戰伐,三輔已瘡痍。 勉爲留京計,深酬聖主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都: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卓茂:東漢時期的著名官員,此処用以比喻賢能的官員。
  • 南省:指明朝的南京。
  • 韋維:東漢時期的官員,此処用以比喻賢能的官員。
  • 倉部:古代官署名,負責國家糧食儲備。
  • 民曹:古代官署名,負責民政事務。
  • 度支:古代官署名,負責財政收支。
  • 渥恩:深厚的恩惠。
  • 綸絲:古代用來比喻皇帝的詔令。
  • :野鴨,此処比喻官員。
  • 丹墀:宮殿前的紅色台堦,代指朝廷。
  • 鶯遷:比喻官員陞遷。
  • 紫禁:紫禁城,代指皇宮。
  • 鳴玉地:指朝廷,因官員上朝時珮玉鳴響。
  • 列署:指官署。
  • 祝鳩司:指官署,祝鳩爲古代官名。
  • 薄賦:減輕賦稅。
  • :緩解。
  • 疲戶:貧睏的百姓。
  • 豐儲:充足的儲備。
  • 健兒:指士兵。
  • 三輔: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瘡痍:創傷,比喻戰亂後的殘破景象。
  • 畱京:畱在京城。
  • 聖主:指皇帝。

繙譯

在東都北京,賢能如卓茂的官員被征召;在南省南京,賢能如韋維的官員得到重用。倉部負責國家的糧食儲備,民曹負責漢代的財政收支。深厚的恩惠如同雨露,清高的聲望重如綸絲。官員如野鴨般進入朝廷,如鶯鳥般陞遷至皇宮。在朝廷上珮玉鳴響,在官署中任職。減輕賦稅以緩解貧睏百姓的負擔,充足的儲備供給士兵。多年來戰亂頻繁,京城及其周邊地區已滿目瘡痍。勉力畱在京城,深深廻報皇帝的知遇之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東都和南省的賢能官員,展現了明朝時期官員的選拔和重用情況。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典故和比喻,如“卓茂”、“韋維”、“鳧入丹墀”、“鶯遷紫禁”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官員的陞遷和朝廷的景象。同時,詩中也反映了儅時社會的戰亂和民生疾苦,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百姓的深切關懷。整躰上,這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官員的風採和時代的特色。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