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同陸華父登青羅山頂望羅浮
嶂前鬆栝九秋殘,紫邏東迴路幾盤。
秦戍風煙餘燧火,粵門天地一泥丸。
鐵橋雲落銀濤涌,朱鳥星高玉舄寒。
爲報安期今可待,去從神武掛吾冠。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杪秋:晚秋,秋末。
- 嶂:像屏障一樣的山峯。
- 栝(guā):古代一種用來射鳥的短箭。
- 紫邏: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紫色的山脈。
- 秦戍:指秦朝的邊防。
- 粵門:指廣東的門戶。
- 泥丸:比喻極小的東西。
- 鐵橋:指羅浮山中的鐵橋峯。
- 朱鳥: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也指南方。
- 玉舄(xì):玉製的鞋,這裏可能指山中的玉石。
- 安期:指安期生,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神武:指英明神武的君主或英雄。
- 掛吾冠:指辭官歸隱。
翻譯
晚秋時節,我與陸華父一同登上青羅山頂,遠望羅浮山。山前的松樹和栝樹在九月的秋風中顯得有些凋零,紫色的山脈向東蜿蜒,山路曲折盤旋。秦朝的邊防之地,如今只剩下風煙和殘留的燧火,廣東的門戶之地,在這廣闊的天地間顯得微不足道。鐵橋峯下,雲霧散落,銀色的波濤洶涌,南方的星辰高懸,山中的玉石顯得格外寒冷。我告訴安期生,今天可以期待,我將辭去官職,去追隨英明神武的君主或英雄,歸隱山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秋日登高望遠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秦戍風煙餘燧火,粵門天地一泥丸」一句,既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又體現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深刻認識。結尾的「爲報安期今可待,去從神武掛吾冠」則流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和對現實的不滿,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高潔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