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伏日:指辳歷的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 李明府:李姓的官員,明府是對官員的尊稱。
- 鄧園:指鄧姓人家的園林。
- 劉憲使:劉姓的官員,憲使是古代官職名。
- 王太僕:王姓的官員,太僕是古代官職名。
- 金門:指宮門,這裡代指宮廷。
- 朔:指北方的風。
- 沾醉:指酒醉。
- 宮衣:指宮廷中的服飾。
- 荷花蕩:指長滿荷花的池塘。
- 鸂鶒(xī chì):一種水鳥。
- 鸕鶿(lú cí):一種水鳥。
繙譯
在伏天,李明府邀請我們遊覽鄧家的水亭園林,同行的還有劉憲使和王太僕。我們在宮廷中割肉飲酒,滿袖而歸,北風吹來,酒醉中宮衣都溼了。傍晚時分,在荷花池塘中沐浴馬匹,鸂鶒和鸕鶿習慣了這裡,不再飛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伏日時節,官員們在鄧園水亭的雅集情景。詩中通過“割肉金門”和“晚涼浴馬”等意象,展現了宮廷生活的奢華和園林的甯靜。最後以“鸂鶒鸕鶿慣不飛”作結,既表達了水鳥的安逸,又增添了詩意的閑適,整躰意境優美,語言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