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問邊事有感

十行頻下問邊陲,偵虜今勞幾萬師。 左地雖羈諸校尉,烏孫猶苦兩昆彌。 頗勤聚米談兵事,正及飛芻實塞時。 金印緋衣殊錫久,不知何以答恩私。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詔問:皇帝下詔詢問。
  • 邊陲:邊境地區。
  • 偵虜:偵察敵情。
  • 左地:古代指邊疆地區。
  • :束縛,控制。
  • 諸校尉:古代軍官的職稱。
  • 烏孫:古代西域國名。
  • 昆彌:烏孫國的君主稱號。
  • 聚米:比喻籌劃軍事。
  • 飛芻:迅速運輸糧草。
  • 實塞:充實邊防。
  • 金印緋衣:指高官的服飾和印章。
  • 殊錫:特別的賞賜。
  • 恩私:皇帝的恩寵。

翻譯

皇帝頻繁地下詔詢問邊境的情況,現在偵察敵情需要動用數萬軍隊。雖然邊疆地區控制着衆多校尉,但烏孫國仍然苦於兩位昆彌的困擾。我勤於籌劃軍事,正值迅速運輸糧草充實邊防之時。我長時間穿着金印緋衣,接受特別的賞賜,卻不知如何報答皇帝的恩寵。

賞析

這首作品反映了明代邊疆的緊張局勢和皇帝對邊事的關注。詩中,「十行頻下問邊陲」展現了皇帝對邊疆安危的重視,「偵虜今勞幾萬師」則揭示了邊防的艱鉅。後句通過「左地雖羈諸校尉,烏孫猶苦兩昆彌」表達了邊疆雖有重兵把守,但仍面臨外患的困境。結尾的「金印緋衣殊錫久,不知何以答恩私」則體現了詩人對皇帝恩寵的感激與無法回報的憂慮,情感真摯,表達了對國家邊疆安全的深切關懷。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