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華節亭過靈洲至三水與鈞謨猷三弟別

片帆已過鬱洲臺,風急驚沙落雁哀。 萬里獨憐難判袂,三江猶得共銜杯。 西陵濤起思康樂,南國書歸念大雷。 弟妹分岐貧更苦,客軺今去幾時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發華節亭:出發時所在的華節亭。
  • 霛洲: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鈞謨猷:人名,詩人的三弟。
  • 鬱洲台:地名,可能指鬱洲的高台。
  • 判袂:分別,分手。
  • 西陵:地名,可能指西陵峽。
  • 康樂:安樂,安逸。
  • 大雷:地名,可能指大雷山。
  • 分岐:分別,分離。
  • 客軺:客人的車輛,這裡指詩人自己。

繙譯

我乘坐的船已經過了鬱洲台,風急沙飛,落雁哀鳴。 獨自一人,萬裡之外,更感難以分別的痛苦,但在三江之地,我們還能共同擧盃。 想起西陵峽的波濤,思唸康樂的生活,南國的書信歸來,讓我唸及大雷山。 弟妹們分別,貧窮更添苦楚,我這客人如今離去,不知何時才能廻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與對家人的思唸。詩中,“片帆已過鬱洲台”描繪了旅途的遙遠與孤獨,“風急驚沙落雁哀”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加深了這種孤獨感。後句中的“萬裡獨憐難判袂”與“三江猶得共啣盃”形成對比,既表達了離別的痛苦,又透露出與親人短暫的相聚之喜。結尾的“弟妹分岐貧更苦,客軺今去幾時廻”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家庭貧睏和離別之苦的深切感受,以及對未來歸期的無奈與期盼。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