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即事

· 蘇葵
洞庭西注海東流,形勝南來王氣浮。 花柳六朝歌舞地,江山千古帝王州。 縫囊未破三分固,定鼎纔看一統優。 正是越裳來往處,水平波靜幾千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洞庭: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湖南省北部。
  • 王氣:象徵帝王運數的祥瑞之氣。
  • 六朝: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都建都於建康(今南京),史稱六朝。
  • 帝王州:指金陵(今南京),曾爲多個朝代的都城。
  • 縫囊:本指縫在口袋上的兩隻紐襻,這裏比喻事物的初始。
  • 定鼎:傳說夏禹鑄九鼎象徵九州,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作爲傳國重器,後以定鼎比喻建立王朝。(「襻」讀音:pàn)

翻譯

長江之水從洞庭往西注入東海,一路向東流去,這南方的形勝之地,王氣飄浮。這裏曾是六朝時期花柳繁華的歌舞之地,也是千古以來的帝王之都。就像縫在口袋上的紐襻還未破損時三分天下的局面還算穩固,等到建立新王朝纔看到統一的優越之處。這裏正是越裳人來往的地方,長江的水面平靜,這樣的景象已經持續了好幾千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長江流域的壯闊景色和歷史文化底蘊。首聯寫長江水的流向和南方的王氣,展現出地理形勢的雄偉。頷聯回顧了金陵作爲六朝古都的繁華歷史,強調了其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頸聯通過「縫囊未破」和「定鼎」的比喻,表達了對國家統一的看法。尾聯則描繪了長江的平靜,暗示着地區的安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長江的景色與歷史文化相結合,體現了詩人對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