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重華:舜的名字。(「重」讀作「chóng」)
- 南夷: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此處指南方邊遠地區。
- 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 鳳鳥儀:鳳凰的儀態,古代用以象徵祥瑞。
- 薜蘿: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薜」讀作「bì」)
- 髣髴:同「彷彿」,好像、似乎的意思。(「髣」讀作「fǎng」,「髴」讀作「fú」)
- 九疑: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寧遠縣南。
翻譯
在舜帝逝去千年之後,他的廟宇建在了南方邊遠之地。 想象着和暖的風奏響樂曲,在庭院中思索着鳳凰的祥瑞儀態。 斷裂的石碑上長滿了苔蘚,幽深的洞旁薜荔和女蘿垂掛着。 彷彿虞舜的神靈之駕遷移至此,乘着祥雲越過了九嶷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虞山廟的景象,表達了對舜帝的敬仰和追思。首句點明時間,強調舜帝去世已久,而其廟宇卻在南夷之地得以留存,給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接下來的兩句通過「弦想薰風奏」和「庭思鳳鳥儀」,展現出作者對舜帝時期的美好想象和對祥瑞的嚮往。「斷碑苔蘚合,幽洞薜蘿垂」則描繪了廟宇的荒涼與幽靜,苔蘚長滿斷碑,薜蘿垂掛幽洞,增添了一種蕭瑟的氛圍。最後兩句「髣髴移仙駕,乘雲度九疑」,以一種虛幻的方式想象舜帝的神靈之駕來到此處,富有浪漫色彩,也進一步表達了對舜帝的崇敬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將歷史與現實、想象與實景相結合,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