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良晤:美好的會麪。
- 連朝:連續多日。
- 泮宮:古代的學校。
- 旦暮:早晚。
- 樓閣:建築物。
- 青紅:青色和紅色,這裡指樓閣的顔色。
- 谿漲:谿水因雨水而上漲。
- 一葉風:形容風輕,衹有一葉之輕。
繙譯
美好的會麪連續多日受阻,我站在高処覜望那古老的學校。菸雲迷矇,早晚不分,樓閣隱約在青紅之間。谿水因千山之雨而上漲,蟬鳴聲中,風輕如一葉。我知道你會想唸我,我們兩地的心思應該是相同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因連日雨水而無法與友人相見,站在高処遠望,心中充滿了思唸。詩中通過描繪菸雲、樓閣、谿漲、蟬鳴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朦朧而深遠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唸和兩地相思之情。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黃仲昭的其他作品
- 《 和林君時恭山居韻四首 》 —— [ 明 ] 黃仲昭
- 《 題四景山水圖為仙溪林廷寛賦 其二 夏景 》 —— [ 明 ] 黃仲昭
- 《 絕句二首招諸友遊東巖 》 —— [ 明 ] 黃仲昭
- 《 賀太常少卿夏公升大理卿代孫寺丞賦 》 —— [ 明 ] 黃仲昭
- 《 自石城往寧都道中作 》 —— [ 明 ] 黃仲昭
- 《 梨嶺道中十八首 》 —— [ 明 ] 黃仲昭
- 《 送林文華先生校文還瑞州 》 —— [ 明 ] 黃仲昭
- 《 寄華巖寺默堂上人詩四首 》 —— [ 明 ] 黃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