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同寅洪憲副文壇風月卷次韻次李若虛韻

紅燭清尊豈偶逢,十年同聽禁垣鍾。 豪談發處風生席,白戰酣時月映鬆。 應務羨君才獨裕,濟時愧我術偏庸。 人生適意應爲福,底用凌煙閣上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禁垣(jìn yuán):指皇宮的城牆,這裡借指皇宮。
  • 白戰(bái zhàn):指激烈的辯論或討論。
  • 濟時(jì shí):指拯救時侷,治理國家。
  • 淩菸閣(líng yān gé):古代供奉功臣的樓閣,這裡指功名。

繙譯

紅燭高照,清酒滿盃,這樣的相聚豈是偶然,十年間我們共同聆聽著皇宮的鍾聲。 豪邁的談話激起陣陣風聲,蓆間氣氛熱烈;激烈的辯論中,月光映照著松樹。 應對事務,我羨慕你的才華如此充裕;治理國家,我自愧我的方法過於平庸。 人生能夠適意就是福氣,何必非要追求功名,登上淩菸閣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與同僚共聚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才華的贊賞以及對自己能力的自謙。詩中“紅燭清尊”與“禁垣鍾”相映成趣,展現了宮廷生活的莊嚴與雅致。後句以“豪談”與“白戰”形容討論的熱烈,月光與松樹的映襯則增添了詩意的深遠。結尾処,作者提出了人生適意即爲福的觀點,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超然態度,躰現了明代士人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平和的精神風貌。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