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病得請口號四首

病懷偏戀故山薇,乞得閒身別袞衣。 汲黯十年長在告,陶潛今日始真歸。 還山謾說餘生樂,報國終悲始願違。 匹馬金臺重回首,寸心還傍五雲飛。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謝病:因病辭官。
  • 得請:得到批准。
  • 口號:隨口吟成的詩。
  • 故山薇:指故鄉的山野,薇是一種野菜,這裏代指田園生活。
  • 乞得:請求得到。
  • 閒身:閒暇自在的身體,指不再擔任官職。
  • 袞衣:古代帝王或高官的禮服,這裏指官職。
  • 汲黯:漢代名臣,以直言敢諫著稱。
  • 在告:在告假中,指請假。
  • 陶潛:東晉詩人,以隱居田園著稱。
  • 真歸:真正歸隱。
  • 謾說:不要說。
  • 餘生樂:餘下的生活中感到快樂。
  • 報國:爲國家效力。
  • 始願違:最初的願望未能實現。
  • 金臺:指京城。
  • 寸心:內心。
  • 五雲:五彩祥雲,常用來比喻皇帝所在的地方。

翻譯

因病辭官得到了批准,我隨口吟成四首詩。 我心中偏愛故鄉的山野生活,請求得到閒暇自在的身體,告別了官職。 汲黯十年間常常請假,而陶潛今天才真正歸隱。 不要說歸隱後的生活有多快樂,爲國家效力最終卻感到悲傷,因爲最初的願望未能實現。 我騎着馬再次回首京城,內心依然嚮往着皇帝所在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黃仲昭因病辭官後的複雜心情。詩中,「故山薇」與「袞衣」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官場生涯的厭倦。通過汲黯和陶潛的典故,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官場生活的疲憊和對真正歸隱的渴望。最後,儘管已經離開官場,詩人的內心仍然牽掛着國家,顯示了他深沉的愛國情懷。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個人經歷的敘述,折射出詩人對人生和國家命運的深刻思考。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