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赤手:空手,比喻沒有憑藉。
- 捕龍:比喻追求高遠、非凡的事業。
- 匡世:挽救世道,指有志於改善社會。
- 偏招侮:反而招致侮辱。
- 伶俜:孤單,孤獨。
- 汲黯:西漢時期的名臣,以直言敢諫著稱,此處比喻自己因直言而多病。
- 落魄:失意,不得志。
- 揚雄:西漢時期的文學家,以文才著稱,但一生仕途不順,此處用以自嘲。
- 襟期:抱負,志向。
- 清尊:清酒,指酒杯。
翻譯
當年空手想要捕龍,十年回首卻發現一切成空。 本想學問能挽救世道,卻反而招來了侮辱;詩作尚未驚人,自己已感到困頓。 多病的我像汲黯一樣孤獨,一官半職卻像揚雄一樣落魄可笑。 想要傾訴心中的抱負,卻無人可以共話,只能獨自坐着,對着酒杯,月亮正中天。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黃仲昭對過去抱負的回顧和對現實境遇的感慨。詩中,「赤手捕龍」和「學求匡世」展現了他的雄心壯志,而「十年成空」和「偏招侮」則反映了他的失意和挫折。通過汲黯和揚雄的典故,詩人自比,既表達了對直言不諱的自我認同,也流露了對仕途不順的自嘲。結尾的「襟期欲話無人共」和「坐對清尊月正中」則深刻描繪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奈,月中的清酒成了他唯一的慰藉。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明代士人的心路歷程。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