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竹三首爲同年鮑慄之賦

憶昔鑾坡寓直時,琅玕節下遍題詩。 十年湖海仙凡隔,今日披圖有所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鑾坡(luán pō):古代指皇帝的園林,這裏特指明代皇宮內的園林。
  • 寓直:指在官署中值夜。
  • 琅玕(láng gān):美玉,這裏比喻畫中的竹子。
  • :指竹節,也暗指節操。
  • 十年湖海:指長時間的漂泊或遠離朝廷的生活。
  • 仙凡隔:比喻天上與人間的距離,這裏指作者與過去的時光的隔閡。
  • 披圖:打開畫卷。

翻譯

回憶起從前在皇宮園林中值夜的日子,那時我在畫滿美玉般的竹子的畫卷上題詩。十年過去了,我漂泊在江湖之外,與那段時光彷彿隔了仙凡之界。今天再次打開這幅畫卷,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思緒。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回憶與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詩中「鑾坡寓直」與「琅玕節下」描繪了作者在皇宮中的美好時光,而「十年湖海仙凡隔」則突顯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最後一句「今日披圖有所思」則巧妙地將過去與現在連接起來,展現了作者對往昔的無限懷念和對未來的深沉思索。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