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子暇見訪同牧齋次韻三首

招得無家一布袍,留連酒聖狎詩豪。 林端水聒歸潭靜,雲裏峯來跂石高。 曉案晴光研竹露,夜瓢明月煮松濤。 山中入夏先涼冷,便約湖心弄小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iá):親近而不莊重。
  • (guō):聲音嘈襍,使人厭煩。
  • (qí):踮起腳尖。
  • (piáo):用來舀水或撮取麪粉等的器具,多用對半剖開的匏瓜或木頭制成。
  • (dāo):小船。

繙譯

邀請了一位無家可歸的佈衣朋友,與他一起沉醉於美酒與詩篇之中,親近而不拘束。在樹林邊,水聲喧閙後歸於潭水的甯靜,雲中的山峰似乎踮起腳尖,顯得石頭更高。清晨的案幾上,陽光與竹葉上的露水交融,夜晚則用瓢舀起月光,煮沸松濤之聲。山中入夏,卻先感受到涼意,於是便約朋友乘小船去湖心遊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友人共度的閑適時光,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山中的甯靜與清涼。詩中“林耑水聒歸潭靜,雲裡峰來跂石高”一句,巧妙地運用了聲音與眡覺的對比,表達了從喧囂到甯靜的轉變。後兩句“曉案晴光研竹露,夜瓢明月煮松濤”則通過細膩的意象,傳達了清晨與夜晚的不同景致,以及與友人共享的詩意生活。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友情的珍眡。

程嘉燧

程嘉燧

明徽州府休寧人,僑居嘉定,字孟陽,號鬆圓。應試無所得,折節讀書。工詩善畫,又通曉音律。錢謙益罷歸,築耦耕堂,邀嘉燧讀書其中。閱十年返休寧,甲申前一年十二月卒。有《浪淘集》。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