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子期聽伯牙鼓琴圖

不因鍾子獨知音,山水徒然託意深。 千古高風招不返,傷心弗忍撫瑤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鍾子:即鍾子期,古代傳說中的知音,與伯牙爲好友。
  • 伯牙:古代著名的琴師,與鍾子期有知音之交。
  • 托意:寄托情意。
  • 撫瑤琴:彈奏瑤琴,瑤琴是古代一種精美的琴。

繙譯

不是因爲鍾子期獨獨懂得這音樂,山水間寄托的情意才如此深遠。 千古流傳的高潔風範,再也招不廻,傷心得不忍心去撫摸那瑤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故事,表達了深沉的哀思和對高潔品質的懷唸。詩中“不因鍾子獨知音”一句,既是對知音難尋的感慨,也是對伯牙琴藝的贊美。後兩句“千古高風招不返,傷心弗忍撫瑤琴”,則抒發了對逝去知音的無限懷唸與悲痛,以及對美好事物無法挽廻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知音難尋、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感悟。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