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城北寺登高

· 黃衷
遐荒九日多幽悰,禪臺隱隱臨高墉。 徘徊暫撫莓苔石,突屼已見芙蓉峯。 興孤南菊客不飲,心滿西莊天未從。 曲欄矯首動餘感,歸鳥盡背黃昏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遐荒:遙遠荒涼的地方。
  • 幽悰:深藏的情感。
  • 禪臺:指寺廟中的高臺。
  • 高墉:高牆。
  • 莓苔石:長滿苔蘚的石頭。
  • 突屼:形容山峯高聳突出。
  • 芙蓉峯:美麗的山峯,常用來形容山峯秀麗。
  • 南菊:指南方的菊花,這裏可能指菊花酒。
  • 心滿西莊:心中充滿對西莊的思念。
  • 天未從:天意未遂人願。
  • 曲欄:曲折的欄杆。
  • 矯首:擡頭。
  • 餘感:餘下的感慨。
  • 歸鳥:歸巢的鳥。
  • 黃昏鍾:黃昏時分的鐘聲。

翻譯

在遙遠荒涼的地方度過重陽節,我心中充滿了深藏的情感,寺廟的高臺隱約可見,它矗立在高牆之上。我徘徊着,輕輕觸摸着長滿苔蘚的石頭,突然間,我看到了那座高聳突出的美麗山峯。我興致不高,沒有飲酒,心中充滿了對西莊的思念,但天意似乎並不遂我願。我站在曲折的欄杆旁,擡頭望天,心中涌動着餘下的感慨,歸巢的鳥兒已經飛過,黃昏的鐘聲漸漸遠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重陽節獨自登高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詩中「禪臺隱隱臨高墉」和「突屼已見芙蓉峯」等句,以景抒情,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同時也映襯出內心的孤寂。結尾的「歸鳥盡背黃昏鍾」更是以黃昏的鐘聲和歸鳥的離去,加深了詩人的孤獨感和對家鄉的思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登高抒懷之作。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