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湯:比喻堅固的防禦工事。
- 楚蜀資:指楚地和蜀地的資源。
- 百蠻君長:指各少數民族的首領。
- 前麾:前方的指揮旗幟。
- 殷王自振三年旅:指殷商時期的君王親自出徵三年。
- 漢將無勞五月師:漢朝將領不需要在五月出徵,因爲戰事已經平息。
- 經略:指治理和籌劃。
- 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具,這裏指宴席。
- 等威凝峻紀綱司:指法律和紀律嚴明,權威穩固。
- 甘棠樹:比喻官員的德政。
- 陽和:春天的溫暖和光明。
- 海涯:海邊,這裏指邊遠地區。
翻譯
千里堅固的防禦工事依託楚蜀的資源,各少數民族首領在前方指揮旗幟下拜服。 殷商的君王曾親自出徵三年,而漢朝的將領無需在五月出兵,因爲戰事已經平息。 在宴席上從容籌劃治理,法律和紀律嚴明,權威穩固。 粵地人民只關心官員的德政,希望春天的溫暖和光明能遍及邊遠的海邊。
賞析
這首詩是黃衷送別劉丹厓中丞前往貴竹巡視的作品。詩中,黃衷讚揚了劉丹厓的治理才能和威望,通過對比殷商和漢朝的軍事行動,強調了和平時期治理的重要性。詩的最後,黃衷希望劉丹厓的德政能夠像春天的陽光一樣,溫暖和照亮邊遠地區的人民。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和平治理的嚮往和對官員德政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