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魏憲長山水四首春景

乾坤昨夜東風起,春入林巒絢青紫。 眼前風物有如此,世間何處差可擬。 初疑皇都二月時,花衢柳陌相蔽虧。 使君退直金鑾殿,獨騎驄馬行春熙。 又疑五羊城下路,海色山光雜煙樹。 使君按節觀民風,星軺時向棠陰駐。 又疑山水如錢塘,雨餘處處民耕桑。 使君分憲恤民隱,陰崖寒谷回春陽。 又疑風光似南浦,滕王高閣臨江渚。 使君持憲豺虎藏,千里湖山民按堵。 茲圖雖雲咫尺中,俯仰意態應無窮。 題詩愧無五彩筆,爲君聊紀曾遊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乾坤:天地。
  • 林巒:山林。
  • :絢爛,色彩豐富。
  • 蔽虧:遮蔽。
  • 退直:退朝。
  • 金鑾殿: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
  • 驄馬:青白色的馬。
  • 按節:按照節令。
  • 觀民風:觀察民間風俗。
  • 星軺:古代使者所乘的車。
  • 棠陰:古代官員的政績。
  • 分憲:分派執行法令。
  • 恤民隱:關心民衆的疾苦。
  • 回春陽:帶來春天的溫暖。
  • 南浦:地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
  • 滕王高閣: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 持憲:執行法律。
  • 豺虎藏:比喻惡人被制服。
  • 按堵:安居。
  • 茲圖:這幅畫。
  •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 俯仰:上下觀察。
  • 五彩筆:比喻文采斐然。
  • :記錄。
  • 遊蹤:遊歷的足跡。

翻譯

昨夜天地間東風吹起,春天的氣息滲入山林,色彩絢爛青紫相間。眼前的景物如此美麗,世間何處能找到相似之地。起初我懷疑這是皇城二月的景象,花街柳巷相互遮蔽。使君退朝後,獨自騎着青白馬在春光中行走。又懷疑這是五羊城下的路,海色山光與煙樹交織。使君按照節令觀察民間風俗,使者的車輛時常在政績顯赫的地方停留。又懷疑這裏的山水像錢塘,雨後處處可見民衆耕桑。使君分派執行法令,關心民衆疾苦,陰冷的崖谷也回春。又懷疑這裏的風光類似南浦,滕王閣高聳臨江。使君執行法律,惡人被制服,千里湖山民衆安居。這幅畫雖然只在咫尺之間,但上下觀察其意境應是無窮。題詩愧無文采,只爲記錄曾遊歷的足跡。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景爲背景,通過豐富的想象和比喻,描繪了不同地方的春日風光,展現了使君巡視各地、關心民生的形象。詩中「乾坤昨夜東風起,春入林巒絢青紫」開篇即展現了春天的生機盎然,而後通過對不同地方春景的描繪,展現了使君的勤政愛民。結尾「題詩愧無五彩筆,爲君聊紀曾遊蹤」則表達了詩人對使君的敬仰及對自己詩才的自謙。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黃仲昭的文學造詣。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