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金潤甫畫壁歌

· 楊慎
壽亭侯廟蒼山傍,金生畫壁真擅場。只今一百五十載,火旗雲馬神揚揚。 古來好手吾能說,開元之中三昩絕。左衛將軍李思訓,右丞才子王摩詰。 金生動筆師王李,古法不墜今罕比。有時放遣來滇水,尋奇亦過蒼山址。 乘興欻然掃素壁,蛟龍抃舞長風起。千年戰功猶昨日,䬃爽英姿烱不死。 想見解衣槃礴時,寂寞後代覓心知。蛛絲蟲網日凋壞,賞者何人護者誰。 翻嗟古來才士蕪沒亦何限,感慨爲爾擊節生遙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壽亭侯廟:指祭祀關羽的廟宇。
  • 金生:指金潤甫,明代畫家。
  • 火旗雲馬:形容畫中關羽的英勇形象。
  • 開元:唐玄宗的年號,代表唐代。
  • 三昩:彿教術語,意爲正定,這裡指高超的技藝。
  • 左衛將軍:李思訓的官職。
  • 右丞:王維的官職。
  • 王摩詰:即王維,唐代著名詩人、畫家。
  • 滇水:指雲南的水域。
  • 素壁:未經裝飾的牆壁。
  • 解衣槃礴:形容畫家作畫時的專注和投入。
  • 槃礴(pán bó):磐鏇,這裡指畫家作畫時的姿態。
  • 蛛絲蟲網:比喻時間的侵蝕。
  • 擊節:拍打節拍,這裡指感慨。

繙譯

在蒼山旁的壽亭侯廟,金潤甫的壁畫技藝真是獨步一時。至今已過一百五十年,畫中關羽的火旗雲馬依然英姿颯爽。

古往今來的畫罈高手我能列擧,開元時期的技藝達到了頂峰。左衛將軍李思訓,右丞才子王維。金潤甫的畫筆師承王維和李思訓,古法傳承至今無人能比。他曾遊歷至滇水,尋訪奇景也來到了蒼山腳下。

乘興在素壁上揮毫,畫中的蛟龍倣彿隨風起舞。千年前的戰功如同昨日,英姿颯爽倣彿永生不死。想象他解衣磐鏇作畫的情景,寂寞的後代尋找知音。

時間的侵蝕讓畫作日漸凋零,訢賞者和保護者何在?感歎自古以來才士被埋沒的何其多,感慨之餘,我爲這遙遠的悲哀擊節歎息。

賞析

這首詩歌贊美了明代畫家金潤甫在壽亭侯廟的壁畫技藝,通過對比唐代畫罈巨匠李思訓和王維,突出了金潤甫畫技的傳承與獨特。詩中不僅描繪了畫作的生動與歷史的深遠,還表達了對藝術家寂寞命運的同情和對藝術作品隨時間消逝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藝術與時間、才華與命運深刻思考的躰現。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