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萬曆丁酉孟秋思林丁老師次公子慎思兄求子所作墓碑還武林賦贈

令威仙去幾何年,弟子無知爲表阡。 道在清時收合浦,碑同明月載江船。 一帆西上風煙闊,千里人歸史筆傳。 悵望桃岡不可見,送君唯有淚潺湲。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明神宗萬曆丁酉:指明朝神宗皇帝在位期間的萬曆丁酉年,即公元1597年。
  • 孟秋: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七月。
  • 思林:此處可能指某地名或人名,具體不詳。
  • 丁老師:指某位姓丁的老師。
  • 慎思兄:指丁老師的次子,名慎思。
  • 求子所作墓碑:請求爲某人制作墓碑。
  • 武林:古代對杭州的別稱。
  • 令威:此處可能指某位已故的人物,具體不詳。
  • 幾何年:多少年。
  • 表阡:指在墓前立碑。
  • 清時:指政治清明之時。
  • 收合浦:合浦,地名,今廣西合浦縣,古時以產珠著名。此處比喻收集珍貴之物。
  • 碑同明月:比喻墓碑如同明月一樣珍貴。
  • 載江船:指墓碑被裝載在江船上。
  • 一帆西上:指船隻向西航行。
  • 風煙闊:形容江面上的風景廣闊。
  • 千里人歸:指遠行的人歸來。
  • 史筆傳:指歷史記載。
  • 悵望:惆悵地望着。
  • 桃岡:可能指某地名或象徵性的地點。
  • 潺湲:形容水流聲,此處指淚水不斷流淌的樣子。

翻譯

明神宗萬曆丁酉年孟秋時節,思林的丁老師次子慎思兄請求爲某人制作墓碑,完成後將帶回武林。以此賦詩贈別。

令威仙逝已經多少年,弟子們無以爲報,只能爲其立碑表記。 在這政治清明的時代,收集珍貴之物,墓碑如同明月般珍貴,被裝載在江船上。 船隻向西航行,江面上的風景廣闊,千里之外的人即將歸來,將被歷史記載。 惆悵地望着桃岡,卻再也見不到,送別你,唯有淚水不斷流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逝者的懷念以及對友人遠行的不捨。詩中通過「令威仙去」和「弟子無知爲表阡」展現了逝者的高尚與弟子們的無奈,而「碑同明月載江船」則巧妙地將墓碑比作明月,寓意其珍貴與不朽。末句「悵望桃岡不可見,送君唯有淚潺湲」深情地抒發了別離之情,淚水成了最真摯的告別。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逝者的敬仰。

楊起元

明廣東歸善人,字貞復,號復所。萬曆五年進士。從羅汝芳學王陽明理學。張居正當政,惡講學。適汝芳被劾罷,起元宗王學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啓初追諡文懿。有《證學編》、《楊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