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棠予素未之見甲寅八月寓金陵入高座寺一見之復從徐公輔江城閣一見偶作是詩
月魂波影共微茫,冷澹迎秋意倍涼。
煙水已空金谷圃,冰霜獨重白雲鄉。
笛中梅瓣原無色,世上胭脂豈耐芳。
羅綺紅樓千種態,一回夢破歇諸狂。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谷圃:晉代石崇所建的金谷園,此處借指繁華之地。
- 白雲鄉:古代常用來指代仙鄉,這裏可理解爲高潔之境。
- 胭脂(yān zhi):一種紅色的顏料,常用來指代女子的裝扮或美貌。
翻譯
月亮的神韻和水波的影子一起顯得模糊不清,清冷淡泊地迎接秋天,讓人感覺加倍的涼爽。 煙水已經消逝的金谷園那般的繁華之地,唯有冰霜格外看重這高潔的地方。 笛聲中梅花的花瓣原本沒有顏色,世上的胭脂怎能耐受這白海棠的芳香。 羅綺裝飾的紅樓裏有千般姿態,但一回夢醒後便能停歇各種狂熱。
賞析
這首詩以白海棠爲主題,通過描繪其在秋景中的姿態,傳達出一種清冷、高潔的意境。詩的首聯通過「月魂波影」營造出一種朦朧微茫的氛圍,「冷澹迎秋」則突出了白海棠的清冷之感。頷聯將繁華已逝的金谷園與重視高潔的「白雲鄉」相對比,強調了白海棠所處環境的獨特。頸聯以「笛中梅瓣」的無色和白海棠的芳香相對照,進一步凸顯了白海棠的素雅與獨特魅力。尾聯則以羅綺紅樓的千種姿態與白海棠的清冷形成對比,表達了一種對浮華的超脫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白海棠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高潔品質的嚮往和對世俗浮華的反思。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 《 題腰跕旅店壁 》 —— [ 明 ] 釋今無
- 《 苦竹驛 》 —— [ 明 ] 釋今無
- 《 甲寅春二月與蜜在慧均四藏自顯超漢鐵關洞開瓶出法敵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掛雲諸子從燕臺南歸取道泰安登岱嶽所經 》 —— [ 明 ] 釋今無
- 《 汪漢翀六十適有分羅浮萬年鬆因以壽之綴廿八字 》 —— [ 明 ] 釋今無
- 《 乙巳三月石弟病癒入棲賢詩再送之 》 —— [ 明 ] 釋今無
- 《 喜彭退庵吏部典試粵東 》 —— [ 明 ] 釋今無
- 《 漂母祠 》 —— [ 明 ] 釋今無
- 《 馬潛庵憲副以折柬訊予參禪下手工夫及天堂地獄所以生起之因欲得二詩應命賦之參禪詩 》 —— [ 明 ] 釋今無
相关推荐
- 《 辛丑八月舊庖丁雍姓攜南皮相南小畫四幀索題口占應之 其二 》 —— [ 清 ] 翁同和
- 《 王長公兩寄餘書不值乍次公之江右始得之時公雅慕長生將以八月閉關與塵世絕書來云云悵然奉寄二首 》 —— [ 明 ] 胡應麟
- 《 感寓 》 —— [ 明 ] 童軒
- 《 懷寄寇元弼王文舉十首初別後 》 —— [ 宋 ] 賀鑄
- 《 得報狀邸吏緘至朝堂八月月單有感而作三首 》 —— [ 宋 ] 岳珂
- 《 熙寧壬子八月於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及還道出嵩少之間至許昌共得大小詩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 —— [ 宋 ] 蘇轍
- 《 玉樓春 · 姜汝高公子迎婚武林 》 —— [ 清 ] 毛奇齡
- 《 仲秋書事十首 》 —— [ 宋 ] 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