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仲春梅長道兄潔誠撥置家緣入海幢將一月修建大悲寶懺深念衆生以無明業垢妄造種種能一念回光可以薄宿愆而
十里香花結勝因,海幢今復見斯人。
月明起處咒雲淨,梵唄高時海色新。
好福已瞻諸佛頂,真誠猶自拔諸親。
團圞共話齊眉老,從此長留鶴嶺春。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癸丑:干支紀年之一。
-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
- 長道兄:對梅長道的尊稱。
- 潔誠:態度真誠。
- 撥置:安排,處置。
- 家緣:家產。
- 海幢:寺廟名。
- 大悲寶懺:一種佛教懺法。
- 愆(qiān):罪過,過失。
- 親串:親戚。
- 懺業消垢:通過懺悔消除業障和罪過。
- 梵唄(bài):佛教唱誦的讚唄。
- 團圞(luán):團聚。
翻譯
在癸丑年農曆二月,梅長道兄懷着真誠之心,安排處置自家產業,來到海幢寺。他將在這裏進行爲期一個月的大悲寶懺的修建,深深掛念着衆生。因爲衆生由於無明的業障和污垢,妄自制造了種種業障,但只要能有一念迴光返照,就可以減輕過去的罪過並種下新的善因。因此,他懇切地祈禱,上爲父母,下及親戚。凡是在梅公相互尊敬、相互關愛的人當中,他以真誠去感化,祈求拯救和超度。捨棄資財來做佛事的人也許不少,但能捨棄資財又能潔身淨唸的人就很少了。能潔身淨唸的人時而不少,但能深知一念迴光返照可以消除業障污垢,又能擴大自己的慈悲心,上及父母,下及親戚,若不是對自己的信念堅定,又怎能做到呢?士大夫們憑藉理解和聰明,不相信有這種通過懺法消除業障罪過的事情。然而,那些紛紛擾擾的念頭,難道是別人造成的嗎?這些道理本來就不足以和俗人談論,梅兄應當堅信自己的信念。
十里的香花結成殊勝的因緣,如今在海幢寺又見到了這樣的人。 明月升起的地方,咒語使雲霧純淨,梵唄聲高亢時,海面的景色也變得嶄新。 美好的福澤已經瞻望到諸佛的頭頂,真誠之心仍然努力拯救自己的親人。 大家團聚一起,共同談論着相伴到老,從此長久地留下如鶴嶺春天般的美好。
賞析
這首詩是對梅長道兄的讚揚。詩的開頭敘述了梅長道兄的善舉,他不僅舍家資財作佛事,更能潔身潔念,爲父母親戚祈福,這種真誠和堅定的信念令人欽佩。接下來的詩句通過描繪海幢寺的景象,如明月、咒雲、梵唄、海色等,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也象徵着梅長道兄的善念所帶來的美好影響。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梅長道兄的祝福,希望他能與親人團聚,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也希望他能堅定自己的信念,不爲他人的懷疑所動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佛教信仰的理解和對人性美好的追求。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戲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諸同遊相與一笑 》 —— [ 宋 ] 朱熹
- 《 丙申二月既望仲退再來山中意行談舊送別悵望寄兩絕句其一云別君烏石岡頭路一樹梨花照晚煙總是舊來携手處東風 》 —— [ 宋 ] 徐瑞
- 《 歲在紹熙甲寅浙東西大旱旁連江淮至秋暴雨水發天目漂民廬浸禾稼而蘇常大歉小人趨利爭運衢婺谷粟順流而下日夜 》 —— [ 宋 ] 姜特立
- 《 春中喜王九相尋 》 —— [ 唐 ] 孟浩然
- 《 禁中春寒 》 —— [ 宋 ] 王安石
- 《 山中春盡 》 —— [ 元 ] 張適
- 《 二月上浣同雲娃踏青歸雨宴達曙用佳字 》 —— [ 明 ] 程嘉燧
- 《 戊辰二月自金陵過京口遇雪有作 》 —— [ 明 ] 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