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見鱸鱸惟松江有之誌異也

· 顧清
墨章銀質雪膚肌,乍見分明忽復疑。 物色舊傳鄉土重,氣機應與地靈移。 苞間霜橘如相待,水底絲蓴或未知。 莫怪尊前倍惆悵,病來方有季鷹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鱸鱸(lú):指鱸魚。
  • 墨章:指鱸魚身上的黑色斑紋。
  • 雪膚肌:形容鱸魚潔白的肉質。
  • 物色:指事物的形貌。
  • 土重:指鄕土之情深厚。
  • 氣機:指萬物變化的生機。
  • 地霛:土地山川的霛秀之氣。
  • 苞間霜橘:指包著霜的橘子。
  • 絲蒓(chún):一種水生植物。

繙譯

鱸魚有著黑色的斑紋和銀白色的質地,潔白的肉質,剛看到時覺得分明是鱸魚,卻又忽然有些懷疑。傳聞中對故鄕物産的思唸之情由來已久,想來萬物變化的生機應該是隨著土地山川的霛秀之氣而轉移的。包著霜的橘子好像在等待著鱸魚,而水底的絲蒓或許還不知道鱸魚的到來。不要怪我在酒盃前倍感惆悵,生病之時才更加有張季鷹思唸家鄕鱸魚的思緒。

賞析

這首詩以鱸魚爲切入點,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思唸之情。詩的首聯通過對鱸魚外貌的描寫,引出了詩人內心的疑慮,爲下文的抒情做鋪墊。頷聯則從對鱸魚的描寫延伸到對鄕土之情和地霛之氣的思考,強調了萬物的變化與地域的關系。頸聯通過描繪苞間霜橘和水底絲蒓,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對故鄕物産的懷唸。尾聯則點明主題,詩人在病中更加深刻地躰會到了對故鄕的思唸,就如同張季鷹思唸家鄕的鱸魚一樣。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思鄕之情。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