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琵江口:地名。
- 更闌(gēng lán):更深夜盡,深夜。
- 未了心:未完成的心願,未實現的抱負。
- 敝絮:破舊的棉絮。
- 華亭漁父:用了西晉文學家張翰(字季鷹)的典故。張翰在洛陽爲官,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遂命駕而歸。這裏借指作者嚮往的自在逍遙的生活。
翻譯
半夜裏,半片樹葉蕭蕭作響,夜雨侵襲而來,我又在將殘破的夢境寄託於人生的浮浮沉沉之中。 到了深夜才發覺自己終究是個過客,歲月流逝,難以實現心中未完成的願望。 兩層破舊的棉絮勉強支撐着抵禦從暗處透進來的寒氣,寒風吹過十里,我獨自吟詠。 我尤其崇尚像華亭的漁父那樣自在的生活,不知何時才能追尋到那樣美好的蹤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夜雨侵襲的夜晚,詩人寄居於琵江口,心中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慨和對自在生活的嚮往。詩的前兩句通過「半葉蕭蕭」「夜雨侵」「殘夢」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孤獨的氛圍,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起伏的無奈和感慨。「更闌始覺原爲客,歲去難酬未了心」則進一步深化了這種情感,詩人在深夜中意識到自己的漂泊之身,以及歲月流逝中未實現的心願,體現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未來的迷茫。後兩句「敝絮兩重支暗漏,寒風十里到孤吟」,通過描寫破舊的棉絮和寒冷的風,強調了環境的艱苦和詩人的孤獨。最後一句「華亭漁父吾尤尚,芳跡何年得並尋」,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嚮往,希望能夠像華亭漁父那樣擺脫塵世的束縛。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將詩人的內心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