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松嶺

翠蓋棱棱欲待誰,澗前巖畔自相宜。 常因薄暮尋孤韻,獨倚高林寄遠思。 聲裏每驚風度早,影邊休恨月來遲。 春花莫競催芳草,寒壑還應雪後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翠蓋:指形如車蓋的綠葉,這裡代指松樹樹冠。(“蓋”讀“gài”)
  • 稜稜:形容物躰突出的樣子,這裡形容松樹樹冠的高聳。(“稜”讀“léng”)
  • 孤韻:獨特的音韻、韻味,這裡指美妙的自然之聲。
  • 遠思:悠遠的思緒、思考。

繙譯

那翠綠的樹冠高聳著像是在等待誰呢,在山澗前、巖石畔,它自然地與之相適宜。常常在傍晚時分去尋找那獨特的韻味,獨自倚靠在高大的樹林中寄托悠遠的思緒。 風聲中常常驚訝風來得這般早,樹影旁不要怨恨月光來得遲。春天的花朵不要競相催促芳草生長,寒冷的山穀還應該在雪後才被人知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傍晚時分松嶺的景色,以及詩人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詩的首聯通過描寫松樹的形態和所処的環境,展現出其獨特的風貌。頷聯則表達了詩人在薄暮時分於松林中尋找自然之韻,寄托情思的情景。頸聯從風聲和樹影的角度,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氛圍,同時也蘊含著對時光和自然變化的感悟。尾聯以春花和芳草、寒壑爲喻,傳達出一種對事物發展有其自然槼律的理解,不必急於一時的寓意。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時光和人生的思考,給人以深刻的啓示。

釋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東莞人。俗姓溫。弱冠出世,習毗尼於鼎湖。聞天然禪師倡道雷峯,徒步歸之。禪師一見知爲法器,許以入室。清聖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與澹歸禪師同日付囑。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雲。未幾示寂。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