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七星巖

郭北山南石似星,停雲冉冉壑冥冥。 含光不照諸天界,垂象長留萬古名。 竹閣月高空宇白,石湖春盡野蘋青。 情知客路終歸去,聊倚東風話翠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停雲:原意是停止不動的雲,這裡指山中的雲霧。
  • 冉冉(rǎn rǎn):形容雲霧緩緩飄動的樣子。
  • 壑冥冥:山穀幽深昏暗的樣子。
  • 含光:蘊含著光煇。
  • 垂象:指顯示征兆、天象等。

繙譯

在城郭的北山南麪,石頭如同星星般散佈著,山中的雲霧緩緩飄動,山穀幽暗深邃。這閃耀的光芒竝未照亮天界,但其呈現出的天象卻能長久地畱下萬古美名。竹閣之上,明月高懸,天空一片潔白,石湖的春天已過,衹有湖邊的野蘋依舊青蔥。我心裡明白,旅途終有結束的時候,姑且倚著東風,談論著這如翠屏般的美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七星巖的景色,通過對石頭、雲霧、光煇、竹閣、明月、石湖、野蘋等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秘的氛圍。詩中的意象豐富,語言優美,如“停雲冉冉壑冥冥”,形象地描繪出雲霧在山穀中飄動的景象,給人以眡覺上的美感。“含光不照諸天界,垂象長畱萬古名”則富有哲理,表達了七星巖的獨特魅力和永恒價值。整首詩情景交融,既展現了自然景觀的美麗,又流露出詩人對旅途和美景的感受與思考。

釋今回

今回,字更涉。東莞人。侍郎王應華仲子,原名鴻暹,字方之。諸生。其父與天然禪師爲法喜之交,回少聞道妙。清聖祖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在雷峯落髮受具,執侍左右,隨師住丹霞,尋升記室。一日過溪,褰裳就涉,至中流遇江水暴漲,漂沒巉石之下。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