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何叔蓮秀才

青春雋氣幾如君,高絕眉棱海岳雲。 想有文章幹縣令,相逢行李在江濆。 蕙蘭入筆香圖畫,蝌蚪探奇石籀文。 還擬芳蹤追白社,宗雷居士舊同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雋(jùn)氣:英俊的氣概。
  • 眉棱:眉毛。
  • 濆(fén):水邊。
  • 蕙蘭:兩種香草,常用來比喻美好的品質和才華。
  • 蝌蚪:這裏指蝌蚪文,是先秦時期的一種古文字體。
  • 石籀(zhòu)文:大篆的一種,相傳爲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創,故稱爲「籀文」。
  • 白社:借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
  • 宗雷居士:指晉代高僧慧遠和雷次宗,兩人曾共同在廬山修行,後用以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翻譯

你正值青春,擁有如君一般的英俊氣概,那高聳而獨特的眉骨宛如海上的雲朵。想來你定有出色的文章能打動縣令,我們在江邊相逢,各自帶着行李。你的筆下蕙蘭飄香,繪出美妙的圖畫;你探究蝌蚪文和石籀文,展現出高深的學識。我還打算追尋你高雅的蹤跡,前往那隱士居住的地方,因爲我們就像慧遠和雷次宗一樣,是志同道合的舊友。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贈給何叔蓮秀才的,詩中對何叔蓮的英俊氣概、才華文章以及高深學識進行了讚美。首聯通過描寫何叔蓮的外貌和氣質,展現出他的獨特魅力。頷聯敘述了兩人在江邊相逢的情景,同時暗示了何叔蓮的文章才華可能會得到縣令的賞識。頸聯則突出了何叔蓮在繪畫和文字研究方面的造詣。尾聯表達了作者希望能與何叔蓮一同追尋隱士的足跡,體現了他們之間志同道合的情誼。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何叔蓮的欽佩和對友情的珍視。

釋今回

今回,字更涉。東莞人。侍郎王應華仲子,原名鴻暹,字方之。諸生。其父與天然禪師爲法喜之交,回少聞道妙。清聖祖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在雷峯落髮受具,執侍左右,隨師住丹霞,尋升記室。一日過溪,褰裳就涉,至中流遇江水暴漲,漂沒巉石之下。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