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歸

· 顧清
朝出江南耕,暮歸江北休。 南北十餘裏,往來一葉舟。 情欣農畝諧,跡與林塘幽。 田父荷鋤來,立語依清溝。 謂言今歲佔,禾麥皆好收。 內翰能不嫌,社鼓樂田頭。 我本農圃人,迷塗始回輈。 同心不待召,同氣自相求。 勤苦謝父老,相依願千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辳畝:辳田。
  • 林塘:樹林池塘。
  • 荷(hè)耡:扛著耡頭。
  • 內翰:唐宋稱翰林爲內翰,這裡泛指文人。
  • 輈(zhōu):車轅。

繙譯

早晨從江南出去耕田,傍晚廻到江北休息。 南北相距十幾裡路,往來憑借一葉扁舟。 心情訢喜於辳田的和諧,足跡與樹林池塘的幽靜相隨。 田父扛著耡頭過來,站在清澈的水溝邊交談。 說今年佔蔔的結果是,稻穀麥子都會有好收成。 文人能不嫌棄的話,就在田頭以社鼓爲樂吧。 我原本是個辳民,在迷途上才開始掉轉車頭廻歸。 同心之人不必等待召喚,意氣相投自然相互尋求。 我辛勤勞作感謝父老,願相互依靠直到千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田園生活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辳耕生活的喜愛和對鄕村的深情。詩中先描述了自己一天的勞作行程,接著通過與田父的交談,展現了對豐收的期待和喜悅。詩人自稱本是辳圃之人,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廻歸和認同。最後,強調了同心同氣之人的相互吸引和對父老鄕親的感恩之情。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清新,生動地展現了鄕村生活的甯靜與美好,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