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汝玉下第用己未春韻

· 顧清
建業西風憶系舟,燕臺此別又經秋。 也知和璧終傳世,恨向荊江復倚樓。 且莫臨岐傷遠道,要須遊刃視全牛。 長安春色年年似,一樣王孫爛漫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建業:南京的古稱。(建:jiàn;業:yè)
  • 燕臺:指燕京,今北京市。(燕:yān;臺:tái)
  • 和璧:和氏璧,這裏比喻傑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和:hé;璧:bì)
  • 荊江:長江的一段,在今湖北枝江至湖南城陵磯之間。(荊:jīng)
  • 臨岐:指在岔路口分別。(臨:lín;岐:qí)
  • 遊刃視全牛:出自《莊子·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比喻技藝熟練,得心應手。

翻譯

在南京的西風中回憶起繫着船的情景,在燕京這次分別後又過了一個秋天。 也知道如同和氏璧那樣優秀的你終究會聞名於世,遺憾的是在荊江邊又讓人產生了倚樓思鄉的愁緒。 暫且不要在分別的岔路口爲遠行的路途而悲傷,應該要有像庖丁解牛那樣熟練的技藝,看待問題遊刃有餘。 長安的春色年年都是如此相似,一樣會有貴族子弟在這裏盡情地遊玩。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顧清爲送別吳汝玉下第而作。詩的首聯通過回憶在建業的分別,以及此次在燕臺分別後又過一年,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離別的不捨。頷聯中,詩人認爲吳汝玉如同和氏璧一樣終會傳世,表達了對他的才華的肯定,同時「恨向荊江復倚樓」一句又透露出一絲憂傷。頸聯則是詩人對吳汝玉的鼓勵,希望他不要因挫折而悲傷,要像庖丁解牛一樣熟練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尾聯以長安春色年年相似爲背景,暗示人生的機遇和美好總會存在,鼓勵吳汝玉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整首詩情感真摯,既表達了離別的傷感,又有對友人的鼓勵和祝福,意境深遠。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