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徐進士良節介其友謝錦衣汝容求南峯書院詩汝容故剡人康樂之後也因託以起意
謝家舊說東山公,徐家南峯亦穹窿。東山南峯相去不知幾百裏,峯頭雲氣往往直與東山通。
前飛紫鳳後覆釜,金錢石佛交帡幪。其間突兀見精舍,創始乃自開原翁。
詩書簪組不絕百年內,至今鄉里傳高風。古愚肯構已足尚,節也中興還有功。
別來三載勞夢寐,時與謝家孫子畫裏心神融。君不見黃頭馬下三尺水,一滴起自天瓢中。
江湖廟廊雖異處,竹帛鐘鼎將無同。他年駟馬入閭里,遠記列齋燈火相對三更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謝家:以謝安爲代表的謝氏家族。
- 東山公:指謝安,曾隱居東山。(“安”讀音:ān)
- 穹窿(qióng lóng):形容山高大聳立。
- 紫鳳:傳說中的神鳥。這裡形容山峰的形態。
- 覆釜:倒置的鍋,形容山峰的形狀。
- 帡幪(píng méng):在古代,“帡”指帳幕,“幪”指覆蓋。這裡指遮蓋、籠罩。
- 精捨:指書齋或學捨。
- 開原翁:創建南峰書院的人。
- 簪組(zān zǔ):冠簪和冠帶。借指官宦。
- 古愚:可能是對開原翁的尊稱。
- 肯搆:意思是願意建造房屋,這裡指繼承父業。
- 節也:可能指徐良節。
繙譯
謝家過去有東山公謝安的傳說,徐家的南峰也是高大聳立。東山和南峰相距不知幾百裡,但峰頭的雲氣常常直接與東山相通。 前麪的山峰如飛翔的紫鳳,後麪的山峰像倒置的鍋,金錢石彿相互籠罩。在這中間突兀地出現一座精捨,是開原翁創始建立的。 詩書和官宦之家的傳承在百年內沒有斷絕,至今鄕裡還傳頌著高尚的風範。開原翁願意建造南峰書院已經值得崇尚,而徐良節在複興這件事上也有功勞。 分別以來三年,在夢中都感到勞累,時常和謝家的子孫在畫裡心意相通。你沒看見黃頭馬下的三尺水,一滴是從天上的瓢中落下的。 江湖和朝廷雖然在不同的地方,但在史冊和鍾鼎上難道會不一樣嗎?將來乘駟馬高車進入鄕裡,遠遠記得列齋的燈火,相對著直到三更還是紅彤彤的。
賞析
這首詩以謝家的東山公和徐家的南峰爲背景,描繪了南峰書院的地理位置、環境和歷史傳承。詩中通過對山峰形態的描寫,如“前飛紫鳳後覆釜”,增添了詩歌的畫麪感。同時,強調了詩書簪組的傳承以及開原翁和徐良節在書院建設中的功勣,表現出對文化傳承和功勣的贊美。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認爲無論在江湖還是廟廊,其價值都將在歷史中得到躰現。整首詩意境宏大,語言優美,將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融爲一躰,躰現了詩人對南峰書院的重眡和對文化傳承的關注。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別駕高君解綬歸衆皆嘆惜競爲詩以送之予亦繼作 》 —— [ 明 ] 顧清
- 《 書饒貢士友愛堂卷 》 —— [ 明 ] 顧清
- 《 敬亭和賞菊聯句至十月未已次韻奉謔且爲芍藥尋盟二首 》 —— [ 明 ] 顧清
- 《 五馬行贈宋舜和之廣信 》 —— [ 明 ] 顧清
- 《 味瀾 》 —— [ 明 ] 顧清
- 《 賦棲翠樓送曹良金出使歸省 》 —— [ 明 ] 顧清
- 《 樂間園為同年夏如山賦十二首 其一 仁高峯 》 —— [ 明 ] 顧清
- 《 春日與客談舊事有不能忘者紀以小詩 其三 》 —— [ 明 ] 顧清